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375  8383  8389  8393  8399  8401  8405  8411  8413  8419  8425  8429  8431  8435  8441  8443  8449  8453  8455  8459  8461  8465  8467  8469  8470  8471  8473  8474  8475  8477  8479  8483  8485  8489  8491  8495  8501  8503  8509  8513  8515  8519  8525  8531  8533  8539  8543  8545  8551  8555  8561  8569  447348 

14.(2010·東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聯合模擬考試理綜)乙醇燃料電池中采用磺酸類質子溶劑,電池總反應為: C2H5OH+3O2===2CO2+3H2O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電池工作時,質子向電池的正極遷移

B.電池工作時,電流由b極沿導線流向a極

C.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是C2H5OH+3H2O+12e===2CO2+12H+

D.b為正極,電極反應式是4H++O2+4e===2H2O

解析:由圖和C2H5OH+3O2===2CO2+3H2O可知,a是負極,b是正極,正極反應式是4H++O2+4e===2H2O,負極反應式為C2H5OH+3H2O-12e===2CO2+12H+.

答案:C

試題詳情

12.某同學按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A 、 B 為兩種常見金屬,它們的硫酸鹽可溶于水.當 K 閉合時,在交換膜處 SO從右向左移動.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溶液中A2+濃度減小

B.B 的電極反應: B-2e===B2+

C.y電極上有H2產生,發(fā)生還原反應

D.反應初期, x電極周圍出現白色膠狀沉淀,不久沉淀溶解

解析:當K閉合時,在交換膜處SO從右向左移動.說明A是負極,溶液中A2+濃度將會增大,B電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y電極是陽極,不可能產生H2.

答案:D

試題詳情

11.(2010·揭陽市第二次高考模擬)可逆反應aA(g)+bB(s) cC(g)+dD(g).在反應過程中,其他條件不變,C的物質的量分數和TP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溫度降低,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B.使用催化劑,C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加

C.化學方程式系數ac+d

D.無法根據圖像確定改變溫度后化學平衡移動方向

解析:根據左圖所示,T2時達到平衡所需時間短,說明溫度T2T1高,因此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加入催化劑,不會移動平衡.根據右圖所示,P2時達到平衡所需時間短,說明壓強P2P1大,再分析縱坐標,可以看出壓強越大C的物質的量分數越小,即增大壓強平衡向n(C) %減小的逆向移動,即ac+d.

答案:C

試題詳情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5℃時,pH為9的Na2CO3溶液和pH為5的NaHSO4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B.在含有Al3+的KNO3溶液中,可通過加熱的方法除去Al3+,證明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

C.已知HF的酸性比HCN的酸性強,則等體積等濃度NaF和NaCN兩溶液中陽離子的物質的量之和相等

D.等物質的量濃度的① NH4Cl�、� NH4HSO4�、� Na2S④ NaNO3�、�(NH4)2SO4,其pH由大到小的排列為③>④>⑤>①>②

解析:可水解的鹽促進水的電離,酸抑制水的電離.故A錯.HF的酸性比HCN的酸性強,等濃度NaF和NaCN則水解程度NaF比NaCN弱,從電荷守恒式可以知道體積等濃度NaF中陽離子比NaCN溶液中陽離子的物質的量之和大.D項pH由大到小的排列為③>④>①>⑤>②,D錯.

答案:B

試題詳情

9.(2010·龍巖市高三第二次質檢)燃料電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氣(或空氣)起反應將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艿难b置,電解質溶液是強堿溶液,下面關于甲烷燃料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負極反應式:O2+2H2O+4e===4OH

B.負極反應式:CH4+8OH-8e===CO2↑+6H2O

C.隨著放電的進行,溶液的pH值不變

D.放電時溶液中的陰離子向負極移動

解析: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是正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是負極.O2+2H2O+4e===4OH應為正極反應式.燃料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可能從強堿溶液中逸出,它將進一步反應轉化成碳酸根.所以負極反應式為:CH4+10OH-8e===CO+7H2O.由于部分堿液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溶液的pH值將減�。烹姇r溶液中的陰離子OH向負極移動.

答案:D

試題詳情

8.(2010·泰安市高三第二次質量檢測)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 CO2(g)+H2(g).CO2(g)的平衡物質的量濃度c(CO2)與溫度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反應CO(g)+H2O(g) CO2(g)+H2(g)的 ΔH>0

B. 在T2時,若反應處于狀態(tài)D,則一定有vv

C. 平衡狀態(tài)AC相比,平衡狀態(tài)Ac(CO)小

D. 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解析:從圖片可以看出,上述反應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所以A正確,D正確.在T2時,若反應處于狀態(tài)D,由DB過程中,CO2濃度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 一定有vv,B正確,平衡狀態(tài)AC相比,平衡狀態(tài)A的CO2濃度小,相應的c(CO)大,C錯.

答案:C

試題詳情

7.(2010·東北三省四市高中畢業(yè)班第二次聯合考試)T℃時,將體積為VA L、濃度為a mol/L的一元酸HA與體積為VB L、濃度為b mol/L的一元堿BOH混合,混合液恰好呈中性,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混合液的pH=7           B.ab

C.混合液中KW=[c(H+)]2  D.ab,VAVB

解析:T℃時HA與BOH混合后恰好呈中性,說明溶液中c(H+)=c(OH),但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而KWc(H+c(OH)=[c(H+)]2;由于不知道a、b關系,故無法確定VAVB的大小關系.即本題答案是C.

答案:C

試題詳情

6.根據下表信息,判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

元素代號
L
M
Q
R
T
原子半徑/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1
主要化合價
+2
+3
+2
+6、-2
-2

A.氫化物的沸點為H2T<H2R

B.單質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為L<Q

C.M與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兩性

D.L2+與R2的核外電子數相等

解析:由主要化合價為+2價知,L、Q為第ⅡA族元素,又r(L)>r(Q),所以L為Mg元素,Q為Be元素;由主要化合價+3價及r(L)>r(M)>r(Q)知,M與L同周期且為第ⅢA族Al元素;由主要化合價為+6、-2價知,R為ⅥA族元素,又r(Q)>r(R)知,R為第三周期硫元素;由主要化合價為-2價,r(T)<r(R)知,T為第二周期第ⅥA族氧元素.A項中由于水分子間存在氫鍵,氫化物的沸點H2T>H2R(H2O>H2S),故A錯誤;B項中單質與鹽酸反應速率,Mg>Be,故B項錯誤;C項中三氧化二鋁是兩性氧化物,故C正確;D項中Mg2+與S2電子數不等,故D錯誤.

答案:C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艾鈹戞幊閸婃鎱ㄧ€靛憡宕叉慨妞诲亾闁绘侗鍠涚粻娑樷槈濞嗘劖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崘顕ч埞鎴︽偐閸欏鎮欑紓浣哄閸ㄥ爼寮婚妸鈺傚亞闁稿本绋戦锟�